手机看新闻
最近,重庆等地相继发布公告,宣布计划将一部分未售出的商品房收归国有,用作保障性住房。这样的政策不仅可以帮助缓解房企库存压力,还能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有用的决策参考。如果这些政策能迅速落实,将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缓解房企的经营压力。
按照新的去库存政策,地方国企会收购那些已经建成但尚未出售的商品房源,然后将这些房源改为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房。据央行宣布,已经设立了3000亿元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用于支持地方国企以合理价格进行收购。这些政策的出台,使得多个城市已经发布了征集公告,明确了房源的范围、条件和价格。多数城市要求房源位于市区内,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
至于收购价格,一般会参考同地段保障性住房的重置价格,土地划拨成本和建安成本加上不超过5%的利润。此外,还可以使用收益法进行测算。尽管政策推动力度很大,目前发布征集公告的城市还不多,且进展较慢。截至6月底,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余额为121亿元。
国企收储政策无疑是当前去库存的一剂“良药”。然而,虽然政策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收储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到房企的出售意愿,而供需错配的问题也可能导致政策效果打折扣。在一些房企库存压力大的城市,保障房需求有限,导致收储规模较小;而在保障房需求强烈的城市,市场库存可能不高,房企折价出售意愿也不强。此外,改造和运营成本也需考虑,尤其是在当前租金回报率较低的情况下。
通过国企出手收购未售新房,然后转化为保障性住房,这一措施看似简单,但实际实施中涉及的细节问题众多。比如,资金成本、财政贴息的配合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协调。总体来看,虽然存在一些挑战,但如果各项措施能顺利落实,将对缓解房企资金压力、促进市场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价格待定
16000元/平方米
12600元/平方米
16000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