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黄埔南岗旧改,又传出新动态!
有粉丝爆料称,转模式后的南岗旧改,村民将不能选择弃产,只能选择复建安置或者房票安置!
消息一出,网友吵翻了...
消息称,黄埔南岗旧改前几天对“旧改新模式”进行了会议商讨,并拿到了一份《城中村改造“新模式”一问一答》文件。
楼市君整理了一下,主要有几个变化值得关注:
1、临迁费自重新签订合同之日起,由政府承担,原合作方拖欠的临迁费将进行清算、固化,后续再寻求解决方案。
并且规定临迁费按实方计算,在“新模式”通过村民意愿征询后,一次性支付1年,1年后按季度支付,大概为25元/平/月。
2、“新模式”不能弃产,只能选择复建安置或房票安置。
之前弃产并且拿到补偿款的不再回迁安置,未拿到补偿款的,则按新模式重新签订合同。
3、村民可以按1500元/平购买权益面积,原模式按1000元/平签订合同的,需要按500元/平补齐费用。
对于旧改“转模式”后带来的补偿标准降低,大部分村民其实都心知肚明。
因此大部分村民讨论的焦点在于,为什么不能选择弃产?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允许弃产,前期需要投入的弃产补偿费用,对于做地主体来说将是不小的压力。
因此,新模式尽管牺牲了部分政策的灵活性,但通过政策资金支持(如专项借款、中央预算内补助)以及严格的资金监管,却能极大推动项目提速。
特别是对实际已经拆了的村民来说,争取尽快动工尽快回迁才是关键。
而对村民担心的复建房源不佳或房票使用受限等问题,文件也做了一些解答。
比如回迁房按3米层高设计,满足好房子标准;飘窗争取按80cm设计,符合建筑新规要求等等。
在去年底,广州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就宣布房票全市通用,并且有超300个楼盘纳入“房源超市”之中,村民的选择更广(点击回顾)。
可以说,黄埔旧改全面转向“新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
在发稿前,楼市君还获悉黄埔南湾村旧改也执行“新模式”。
楼市君统计了一下,目前黄埔旧改转为做地模式的旧村,至少就有11个之多。
而做地主体,基本都是知识城集团或者科学城集团。
未来,或许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城中村,加入到做地阵营中。
而今年来,黄埔的旧改速度也非常之快。
就拿这几天来说,黄埔庙头十四合作社清零、茅岗西旧改西华片区房屋全部拆除,还有6个村项目工程集中备案通过...
不可否认的是,旧改对城市面貌的焕新以及配套的补强,有着重要作用。
在旧改新模式之下,如何在保障权益与推动城市发展间找到平衡,或许就是未来旧改工作的核心。
对此,你怎么看呢?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