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发布了将存量商品房用于
保障性住房的公告,推动国企收储政策的实施。本文主要分析了国企在各地收储未售
新房的进展和影响,并对未来市场进行了展望。通过国企收储未售新房,有望缓解
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压力,稳定市场预期。

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这表明“去库存”已经成为近期房地产政策的重点之一。根据中指监测,目前已有10余个城市发布了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公告。本文将重点梳理国企收储政策的进展和影响,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决策参考。
从目前来看,如果去库存政策能够迅速推进,将有助于缓解房企的经营压力,稳定市场预期。此次去库存政策的一大特点是国企收储未售新房,并将这些房源转化为保障性住房。5月17日,央行宣布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和法制化原则,支持地方国企以合理价格收购未售商品房,并用作保障性住房。自此,多地已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支持国企收储未售新房。
重庆作为其中一个典型城市,已经有具体的收储案例。2024年2月,重庆嘉寓房屋租赁公司和重庆建渝住房租赁基金共收购了7个项目,合计4207套房源。收储的房源主要位于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区域,面向小户型的需求。首批租赁项目已经投入使用,租金较市场价低10%左右,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国企收储未售新房是当前去库存政策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将存量房源转化为保障性住房,不仅能够缓解房企的资金压力,也为市场稳定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这一政策在实际推进中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例如,收购价格的确定、供需错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特别是在一些库存压力大的城市,保障房需求相对有限,国企收储规模可能会受到限制而在一些需求强烈的城市,房企可能不愿意折价出售。因此,政策的落实需要多方协调和平衡,确保收储房源的合理利用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体来看,国企收储未售新房作为去库存的重要措施,正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以确保政策效果的最大化。如果下半年各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将对去库存和稳市场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快房地产市场的企稳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