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政府积极支持国企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
保障性住房,多个城市发布相关征集公告。本文分析了国企收储政策的最新进展和市场影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
去库存政策的细节和效果。

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到要“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去库存”已经成为近期房地产政策的重中之重。中指监测显示,目前已有10多个城市发布了征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公告。本文将重点分析国企收储政策的进展和影响,希望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决策参考。如果去库存政策能迅速落实,将有助于缓解房企的经营压力,稳定市场预期。
国企收储未售新房是由地方国企出手,直接收购开发企业已建成但未出售的商品房房源,改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房。5月17日,央行宣布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根据中指监测,已有10多个城市发布了征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公告,明确了房源征集范围、条件和价格。
国企收储未售新房的政策无疑是目前去库存的主力措施之一,但推进速度仍需加快。当前发布征集公告的城市数量还相对较少,同时也面临着收储价格和供需错配等挑战。比如,在一些房企库存压力大、出售意愿强的城市,保障房需求相对有限,国企收储规模可能较小;而在一些保障房需求较强的城市,如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市场库存水平较低,房企折价出售存量房的意愿也较低。
以重庆为例,重庆嘉寓房屋租赁公司和重庆建渝住房租赁基金已经收购了7个项目,共计4207套房源。项目选择遵循“一点四区”的思路,确保在轨道站点旁、工业园区、商业区、学区和医院周边。虽然重庆的收储工作进展顺利,但其他城市要想复制这一模式,还需要面对一系列实际问题,如资金来源和运营成本等。
总的来说,当前“促需求+去库存”的政策方向已经明确,相关政策不仅有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还能恢复市场情绪并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不过,政策落实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完善,未来应继续加大促需求力度,推动市场交易恢复,实现存量房产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