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抗击高房价惨败的8名人 炮轰房价泡沫屡败屡战

中国新闻网  2013-06-17 09:41

[摘要] 10年持续调控,房价一路走高,甚至调控还背上了“越调房价越涨”的帽子。面对高房价,那些决意逃离北上广的青年才俊,那些自嘲“压力山大”的中产阶级,无不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对高房价的不满。居者有其屋,这是一个生命力极强的传统主张。

2003年,国务院发布《通知》(18号文),首次提出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明确住房市场化的基本方向。许多人认为,这是国家对楼市进行调控的开端,至今年已经有10个年头。在这10年里,政府与楼市一直在“涨价”和“调控”间博弈。

10年持续调控,房价一路走高,甚至调控还背上了“越调房价越涨”的帽子。面对高房价,那些决意逃离北上广的青年才俊,那些自嘲“压力山大”的中产阶级,无不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对高房价的不满。居者有其屋,这是一个生命力极强的传统主张。

在这个10年地产江湖中,总是伴随着房价的攀升,就能催生一批以“抵制高房价”的名义“揭竿而起”的英雄,迎合了不少买房人为房价过高而痛苦不堪的心理。

从于凌罡的“个人合作建房”到邹涛的“三年不买房运动”“万人购房团”,再到孙智群的“委托建房”,甚至谢国忠、易宪容等的“房价还会降,现在不宜买房”等,无不是高房价下的产物。

他们可以说曾经拥有一大批粉丝,他们也是时代造就的产物,他们在房价不断膨胀的年代迅速脱颖而出,一度成为广大购房者的代言人。

他们的涌现,很显然抓住了普通购房者消费心理,而且中国房地产利益链条上最终端就是购房者,在那个特殊时期里,借助买房人这一弱势群体身份,他们似乎比专业人士更专业,他们掌握了房地产参与者的话语权,他们对房地产批评或批判从来都是字字珠玑、不留情面。然而,无论是各种运动,还是各种呐喊,似乎只能算作房地产滚滚浪潮中泛起的一点浪花,而且其发挥的导向作用也是有限的。如今开发商并没有在声讨声中倒掉,任志强仍然在无忧无虑地引领着话语潮流,他们仍然是房地产行业的顶梁柱,甚至现在房价还在一如既往的上涨着。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与2月份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上涨的城市有68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为3.2%。此外,北京新房价格,连涨十个月,其中新建商品住宅涨幅。

这是一个高房价的年代,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但也是枭雄陨落的时代。他们当中有的人靠积聚的人气做着自己的事业,有的成为网络布道者,有的回归成为房企管理者,更有的因此成为大学的客座教授。

当然,有的只是匆匆过客,犹如流星转瞬即逝、一闪而过,也有的依然执着。尽管他们可能会成为中国高房价的炮灰,但是,他们都会被中国地产历史所铭记,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曾经作为一个时代的音符奏响过“抵制高房价”的最强音。

他们的存在,至少让整个房地产市场越来越规范,商品房和保障房两条腿走路的双轨制也逐步完善,甚至他们的贡献让这个本来严肃的行业变得不再单调、无趣,更为广大天下寒士发泄了对高房价的愤懑。

中国房价也最终让这些人明白,越来越看不懂。房价高处不胜寒,值得思考!

于凌罡:合作建房人十年建不成

面对个人合作建房无力承受的高昂地价,于凌罡跟万通冯仑牵手合作,结果落下被开发商招安的骂名,合作建房用地仍然没有着落。

于凌罡

◎2003年,成为北京倡导合作建房人

◎ 2005年,自此拿地频频失利

◎ 2009年,宣布暂停北京合作建房

◎ 2013年,摸索中……

于凌罡,1973年5月9日出生于山西祁县,1981年随父定居北京。**毕业后,做过宾馆服务员、保安员等。后参加自学考试,获得计算机专科学历,进入IT领域,并在用友、联想等企业任职。

十年前的2003年,年仅30岁的联想集团IT工程师于凌罡发起合作建房的倡议,成为风口浪尖的人物,然而只是热闹一时。

合作建房的做法在国外早已有之。但究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而在中国主要动机却来自业主对于现在房产开发企业的不信任,及对自身利益被侵占所产生的抵制行动。这其中的反差绝非收入高低这么简单。

2003年,于凌罡在多个网站上发帖,号召合作建房,“自己做开发商”,让“相信房地产暴利”的人都来参与自己建房。他曾公开表示,合作建房的费用将比普通商品房便宜30%-40%。当时应者众多,于凌罡成为北京倡导合作建房人。

自从发帖之后,于凌罡开始变得像个牧师。他像布教一样向别人介绍合作盖楼是怎么一回事,一次讲上两三个钟头是常有的事。网络也是他的宣传阵地,于凌罡在网上的ID叫蓝城木鱼,进入他的网页,常可以看到他在论坛里回答别人的问题。

然而,不论多的计算、多努力的游说,于凌罡在建房步——拿地上就迈不开步子。从2005年开始,于凌罡对外透露过有意愿的地块就有东四十条1号地、芍药居甲2号地、工体4号地以及花园北路25号地等,然而都频频失利。

从当初的响应者如云,个人合作建房在遍地开花,到后来的门前冷落鞍马稀,其中的风风雨雨只有于凌罡知道。面对个人合作建房无力承受的高昂地价,于凌罡跟万通冯仑牵手合作,结果落下被开发商招安的骂名,地仍然没有着落。

从“小于”变成了“于总”,有人戏言,于凌罡被万通招安了。成为万通的投资人的于凌罡,已经从一个软件工程师成功转型进入了地产圈。有人说,从营销的角度看,事前的种种宣传已经完全达到了炒作的目的。于凌罡确实利用了百姓对房价高企的愤怒和媒体的追捧,提高自己的名气的同时获得了实在的利益。

然而芍药居地块的拍卖会不仅让于凌罡铩羽而归,而且给于凌罡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工体4号的拍卖会上于凌罡当了逃兵。“根本举不过开发商,一看他们报价都傻眼了。”

2009年11月的时候,于凌罡曾在博客上宣布,“停止合作建房,暂停尝试组织在北京市区合作建设住宅项目”,“别做梦了我组织不起来了”,博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愤怒和无奈。

于凌罡并没有止步

宣布停止合作建房后刚过10天,于凌罡又在其博客上留言,召集志同道合者一起在自己家里“聊天”,一起做开发商。

然而到2013年,于凌罡从提出合作建房开始至今已走过10个年头,于凌罡“合作建房梦”依然在路上合作建房,虽为实际行动,但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要和开发商竞争拿地,合作者之间的信任缺乏基础。和开发商一起拿地,开发商有丰富的拿地经验,懂得如何获取政府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具备和有关政府部门多年合作的基础。

于凌罡也认识到,在京城这座的城市,“合作建房”就像一个遥远而美好的梦。他说,他还没有放弃这个梦,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到可靠的实现途径。

实际上,于凌罡虽然奋斗10年,并没有做成合作建房,但作为首倡人,给后人提供了更多的启发。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于凌罡”的北京房地产市场,也一定会充满寂寞、单调,甚至有几分可怕。

坚持10年,有人说他傻,也有人说他执着,甚至更有人说于凌罡折腾10年仍然原地踏步,个人合作建房是一条不归路。而于凌罡却沉思着说:“可能在我的将来,还要用这种傻根精神去做许多事。”

而和于凌罡同为金牛座的孙智群却因遭遇现实的残酷而停止合作建房步伐,究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是不够执着?“合作建房”是不是乌托邦,只要高房价还在,恐怕就还会有千千万万个“于凌罡”们去尝试下去。

易宪容之所以能迅速“蹿红”,业界一致认为,他是随着近些年房地产市场的升温而“火”起来的,而成名的秘籍则是“言论大胆”。

2004年7月,房地产有泡沫

2005年6月,北京房价要跌三成,上海要跌一半

2007年3月,易宪容辞去主任一职

2013年,仍然坚持泡沫论

随着房价一直节节攀升,房地产问题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一批学者因在房产问题上的言论而引人注目,成为房地产舆论界的先锋,易宪容便是其中的一位。

易宪容,江西上高人。原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他被称为“房地产平民代言人”。这个说话带有浓重江西口音的以“敢言”著称的学者,在网络上拥有很强大的拥趸。

百度一下“易宪容”,瞬间就会跳出上百万相关网页,虽为金融研究所工作人员,但他的名字更多地与“地产”、“房价”联系在了一起。他曾称,内地房地产行业是暴利行业,“富豪榜上的多数是做房地产的,房地产行业极速创造了一堆富豪”。

易宪容之所以能迅速“蹿红”,业界一致认为,他是随着近些年房地产市场的升温而“火”起来的,而成名的秘籍则是“言论大胆”。

有迹可循的是,2004年7月,易宪容发表了一篇题为《谨防房地产要挟整个国内经济》的署名文章,文中提出:“房地产业正在挟持着整个中国经济。如果让国内房地产的泡沫任意吹大,破灭将不可避免。”这个大胆的提法立刻在房地产业界,掀起了一场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讨论。

这种言论在今天看来或许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在当时可谓惊天动地。

2005年6月,易宪容更是提出“上海房价将下跌50%,北京将下跌30%”,这个预测让普通老百姓暗自窃喜了好长一段时间。不过市场并没有朝着易宪容预言的方向发展。事后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嘲笑说,易宪容着实把老百姓“忽悠”了一把。然而就是这一年,易宪容在地产界成了“真正的红人”。

他的观点往往与事实相反,比如在2000点股市上涨时说泡沫,在2005年说房价会下跌30%到50%,在企业银根紧张倒闭情况不断发生时鼓吹收紧银根,在美国开动印刷机日夜加班印刷绿票时,他建议增持美国国债。

尽管如此,在当年,如果问起谁是最近一年中国房地产界最红的人,你还投给任志强或者潘石屹的话,那么你就OUT了。彼时的易宪容虽然不做房地产,但他却是一个经常对房地产发表评论的最红学者。

易宪容语录:

“北京房价要跌三成,上海要跌一半。”

“我不惟权,不惟利,也不惟众,我站在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说话。”

“房地产商都怕我。”

“三年,老百姓就能买得起房子。”

实际上,易宪容的逆袭曾经让许多开发商不寒而栗,对此,潘石屹甚至在2006年公开表态,他最怕的人就是易宪容和谢国忠。但这并不影响易宪容的言论继续充斥在各类媒体上。

易宪容甚至被冠以“易胆大”的名号,终于有一天,他遭遇了辞职风波。

2007年3月21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在一个学术会议上透露,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已辞去先前担任的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研究室主任一职。李扬说,房地产问题非常复杂,不是开车沿三环路转几圈就能说清楚的。

于是,易宪容的辞职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引发各种猜测:易宪容先生的去职,则很可能是得罪了房地产权贵、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学者。因为,对易宪容辞职一事,房地产开发商不仅拍手称快,更是向易宪容大泼脏水。“一切都是炒作,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我不想干就不干了,没有那么复杂。”易宪容说。

此后,易宪容依然公开表示,今后不会改变一贯敢言的作风,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并不重要,今后仍将积极发表言论,“直到国家利益、民众利益都不再受侵犯了,我就可以回乡耕田了。”

---搜房网6月看房团全城召集---

6月购房季,搜房网看房团火热来袭,美味午餐、大巴接送全程免费!

电话报名:89877671、89876981、89876993
看房团Q群:17446424、234792698、216798202
扫描右方二维码,安装搜房客户端,时间获取最全的楼市信息、优惠活动及国家政策。搜房客户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本文导航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重庆特价房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