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关注:媒体:多地叩响遏制
物业费高企扳机。最近,重庆、银川、广州、青岛等地推出了新的物业费政策,虽然没有直接降价,但限价政策让人感觉像降价潮。物业费减少能否保证服务质量,让大家关注。

最近,有些地方开始对高企的物业费动手了,比如重庆、银川、广州和青岛的新规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甚至有了“物业降费潮”的感觉。不过仔细看政策,就会发现“降价”其实是不准确的。大多数地方只是限价,限价的标准和多年前的差不多。例如,重庆的文件还是维持2015年的政府指导价没有变,要求的是物业公司做到质价相符。广州则把物业服务分成五个级别,最高等级的一级服务收费标准是2.8元/平方米,也和2010年以来的价格一样。
之所以有“降费潮”的感觉,是因为大家对高物业费早就怨声载道。媒体数据显示,重庆的物业费平均单价,高层每月约2元/平方米,洋房约3.5元/平方米,明显高于1.9元/平方米的指导价。虽然政策没有直接要求降价,但政府明确指向物业公司要严格执行政策,做到质价相符,这对维护楼市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物业公司可能最担心的是没有定价优势后的收入减少,而业主担心的是服务质量会随之下降。降价不降质,确实是大家的美好期望,但物业公司本质上还是要靠收入来支撑服务。物业费减少,大概率会影响到保安、保洁等服务的投入,这对于物业公司是成本问题,对于业主则是新的困惑。无论是此前的“高价低质”,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低价更低质”,问题的核心都在于定价标准和执行情况。
物业服务终究是一门生意,政策限价只是宏观上的约束,根本还是要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的不断沟通与协商,找到价格与服务的平衡点,同时也要留给物业公司足够的生存空间。有数据显示,2023年46家上市物业公司的基础物业管理服务收入占总营收的66.5%,较2022年提升了3.2个百分点。如果“降费潮”继续扩展到非住宅市场,物业公司的多元化发展和增值收入就迫在眉睫了。业主需要做的,就是行使好消费者权利,确保每一分钱对应的服务都是公平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