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个城市出台了
物业费限价新规,引发了广泛关注,形成了所谓的“降费潮”。政策虽然没有明确降价,但强调了质价相符的重要性。
物业公司和
业主都在担心降价后服务质量是否能保持。最终,
物业服务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物业公司和业主的共同努力。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物业费好像在降?其实,这是因为不少地方的物业费新规引发了关注,很多人都觉得物业费终于有了下降的趋势。比如重庆、广州等地方的政策虽然没有明确要求降价,但都在强调价格和服务质量要匹配。政府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通过政策来抑制物业费过高的问题,但实际上,很多地方的限价标准和多年前差不多。
重庆的一些文件坚持2015年的政府指导价,广州的最高等级物业服务费也维持在2010年的水平。所以,大家感觉到的是一种“降费潮”,但其实并不是很多地方真正降价了。而是因为以前物业费太高,政策的作用是让物业公司严格执行这些年制定的标准来改善服务质量。
对于物业公司来说,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始终是个难题。“以收定支”是大多数物业公司的运作模式,如果收入减少,势必影响服务投入,比如保安和保洁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业主来说,期待的是“降价不降质”,但这可能只是个美好的愿景。物业服务还是一门生意,政策限价的目的是构建约束力,防止乱收费,但具体的服务质量还需要市场的调节。物业公司需要抛弃“定价一言堂”,做好长期薄利的准备。而业主也要行使好消费者的权利,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得值得,享受到应有的服务。要实现这点,政策、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的持续沟通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