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重庆商报讯 7日, 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日前发布的《重庆 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进一步介绍。
重庆商报讯 7日, 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日前发布的《重庆 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进一步介绍。
《意见》指出,我市将实施城乡统一的 登记制度,取消农业 与非农业 性质区别,并按照不同功能区域制定 条件,预计2020年达到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0%左右。
此次户改亮点在哪?
取消农业与非农业 统一称为居民
在创新人口管理制度方面,《意见》指出,我市将实行城乡统一的 登记制度,取消农业 与非农业 性质区分,全市城乡统一登记为“居民 ”。
按照统一城乡 登记要求,今后我市将逐步取消与 性质挂钩的政策标准设置,清理完善 、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等政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比如同样户籍的市民,将享受同样的子女就近 原则,不再区分是农村 还是城镇 。
“将充分保障进城 农民的合法权益。”副秘书长张智奎表示, 将着力引导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人口,向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 是城市发展新区转移,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到这两大功能区 ,进一步释放人口红利和改革红利。
市外来渝怎么 ?
鼓励专技人才来渝 建立积分 制度
张智奎表示,在本次推进的户籍改革中,我市对市外来渝人员的 提出了创新方法。鼓励劳动年龄阶段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取得国家职业资格、具有国民 专科及以 历的市外来渝人员 。
据介绍,在都市功能核心区与都市功能拓展区,我市将探索建立市外来渝人员积分 制度,并针对不同类型人群科学制定积分分值和 标准,保障稳定就业和稳定居住的人员 。同时,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市外来渝人员到城市发展新区城区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积分 制度的细则,预计在三个月内完成。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就业状况等条件,适度控制市外来渝人员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区县城 ,从严控制市外来渝人员在我市一般小城镇 。
市籍转移如何 ?
功能区域定位不同 制定不同 条件
“人口布局更加合理化,充分考虑功能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水平,本市籍转移人口实施差异化 。”张智奎说,为优化人口布局,我市按照不同功能区域,制定了不同 条件。
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务工经商5年,具有合法稳定住所的,本人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配偶、父母、未成年子女等,可申请登记主城区常住 。其中,与集成电路、物联网、机器人、石墨烯和纳米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MDI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务工经商年限可放宽至3年。
城市发展新区城区:务工经商年限则放宽到2年,与企业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不受务工经商年限限制。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保持3年务工经商年限不变,但与两区域内的市级及以上工业园区企业签订有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不受务工经商年限限制。
一般小城镇 :坚持以就业为前提,对产业基础较强的 镇放开 限制。
持居住证享啥权益?
享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基本公共服务
《意见》指出,我市将完善居住证制度实施细则。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权利,并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为条件,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权利。
张智奎表示,市外户籍随迁子女在本市连续就学年限等符合要求的,可在本市高考。符合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可在居住地申请 。
不过,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履行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公民义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