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评论 > 正文

网民赞成压缩经适房多建公租廉租房

经济参考报  2011-02-25 08:15

[摘要] 据媒体报道,在近日各地召开的两会上,“经适房是否还有存在必要”成为焦点话题,部分地区选择暂停经适房,代之以公租房和廉租房。网民和专家普遍认为,经适房的分配不公问题难以解决,令这一制度的公信力逐步丧失。部分网民建议,逐步压缩经适房的规模,将更多资金与土地用于建设公租房和廉租房.

据媒体报道,在近日各地召开的两会上,“经适房是否还有存在必要”成为焦点话题,部分地区选择暂停经适房,代之以公租房和廉租房。网民和专家普遍认为,经适房的分配不公问题难以解决,令这一制度的公信力逐步丧失。部分网民建议,逐步压缩经适房的规模,将更多资金与土地用于建设公租房和廉租房,有效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各地两会叫停经适房成为网络新热点,部分网民支持叫停经适房

据报道,继河北、辽宁、山东等地选择暂停修建经济适用房后,湖北武汉、江西九江等地近日也开始出现此类的呼声和决定,一场经适房叫停潮正在悄然地兴起。

2月15日,人大代表、江西省九江市市长曾庆红在该省人大会议期间明确地表示,为解决更多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九江市不再建设经济适用房,**转向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此前,武汉市政协委员吴健敏在湖北省两会上提案建议“取消经济适用房,将廉租房、公共租赁房作为保障房主要形式。”这一情况很快引起网民的注意。百度搜索显示,与“经适房叫停”相关网页已经上升至131万个。

我国自1998年开始推出经济适用房政策,初衷是将其作为对商品房市场的一种有效的结构性补充,满足具有一定购买能力、但购买能力不是很强的这部分群体的住房需求。

有观点认为,在过去的13年时间里,经济适用房政策帮助很多人实现了住房梦,政策出台的本身是好的,但的确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排号难、审核松、富人化趋势明显等问题,使原本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经济适用房在现实操作中走了样、变了味。

经适房不应取消,而是应加强管理。新华报业网评论《取消经适房:倒脏水不能连孩子也倒掉》说,经适房本身没有罪。之所以产生了这些问题,主要是在经适房的管理上存在着太多漏洞。

但对于多个地区提出缓建经适房多建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做法,许多网民表示支持。在热线房产网组织的投票中(2567人参与),有70.1%的网民支持取消经适房,73.1%的网民认为取消经适房“利大于弊”。

经适房已沦为“暴利房”和“特权房”,动摇民众对保障性住房的信心

网上舆情显示,经适房的问题频出,在于其唾手可得的现实利益,很多人利用倒卖经适房谋利。在市场上,同地段同面积的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动辄相差几十万、上百万元。按照现行规定,经适房购买5年后便可上市流通,房主一经倒手就可轻易获取巨额差价。因此经适房便成为许多人不惜瞒报、假报而要获取的“谋利房”乃至“暴利房”。

尽管此类问题频繁被媒体曝光,但在处理上总是没了下文。少数骗购者被发现后,也不过是罚款了数千元、暂停购买经适房的资格而已,被网民批评处罚力度过轻。

据分析,骗购经适房铤而走险的另一原因,在于骗购经适房是一件风险极低的事情。和讯网一篇报道援引了深圳处罚骗购者的政策,并将之与香港对比。

深圳规定,如通过瞒报、假报方式取得经适房,需在3个月内退房,按市场指导价计收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退房之日止的租金;载入个人诚信不良记录,5年内不得申请住房保障。对比之下,紧邻深圳的香港隐瞒财产骗取公屋(廉租房)的代价十分高昂,如果申报有虚假情况,会受到很严厉的惩处,终身进入信用“黑名单”,还会被公之于众。

长期从事住房政策研究的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朱亚鹏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前对骗购经适房行为的处理程度,无法遏阻在新的经适房分配中出现类似问题。对于“骗资格”的惩处仍然存在法律真空,我国经济适用房实施过程中出现骗购、腐败等种种乱象,与惩处力度不够有着直接的关系。

除了骗购经适房外,人们的更大不满来自经适房的分配不公问题。有媒体报道,不少地方的经适房申购人员中,九成以上为政府机关公职人员。不少网民称经适房已经沦为公务员福利房和“特权房”。

据《华商报》报道,陕西省山阳县今年5月25日公开的一份“申请购买经适房人员名单”显示,932个申购者中,九成以上为政府机关公职人员,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其中只有13人为下岗职工,两人为退休人员。另据《京华时报》报道,1月13日,福建上杭县的经适房申请名单显示,申购者中87%为来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

济南《大众日报》评论认为,有的公务员也属于“中低收入者”,但九成经济适用房被公务员占去,肯定违背了政策。福利分房自1998年开始已经取消,但一些地方公务员以低价独享保障房待遇,实质上是福利分房的变种。本该维护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政策,不能成为掌握社会资源者瓜分的盛宴。

网民和业内人士建议,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公租房和廉租房为主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世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即便所有住进去的业主都符合资格、没有猫腻,其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也远远高于没有获得经适房的许多人。用纳税人的钱建设的公共福利住房,变成部分人的私产,生活改善了也不用退还,居住满5年后出售还能获得更大,这一政策的公平性值得质疑。”

不少网民认为,住房保障应保障居住而非提供财产,市场利益与计划经济控制并存的保障模式注定“不伦不类”,让保障的归政府,让市场的归市场,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网民“jk417”认为,经济房不能搞终身制,保障房不能财产化,买了之后也要每隔几年审一次,达不到条件的勒令退出来,弄虚作假的,处以重罚,打入信用黑名单。

许多网民认为,廉租房的产权归属政府,不能进入市场流通买卖,对权力寻租者的诱惑不大,而且可以不断更换住户,保证居住在廉租房内的均是中低收入者,不仅有助于平息社会对经适房的不满和质疑,还能确保实现“住有所居”。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经济适用房制度应该叫停,这是很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呼声。保障性住房应该在公租房和廉租房方面发力,国际上已有很多现成的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网民建议,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重心可倾向廉租房,建立健全廉租房供应、退出机制,逐步地、有计划地、有制度地来收缩经济适用房的供给。网民还表示,与经适房相比,公租房和廉租房的成本回收要慢许多,这也是许多地方不愿建设的重要原因,建议明确规定公租房和廉租房在保障房建设中的比例,同时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

网民“放飞中年”还建议,廉租房在户型和功能上要与商品房有区别,引导低收入者住条件有限的廉租房;待收入提高后,再通过自身努力购买条件好的商品房居住。

更多阅**:

叶檀:取消房屋均价数据属于“懒政”?

从2011年开始,房地产统计方法与公布情况大变革。

此次的变革是房屋销售价格采用指数方式表现;的亮点是53个城市的新建住宅价格指数根据网签数据计算,数据的准确度更高;的遗憾是取消房屋均价涨幅平均数,公众失去了可以与市场相比的最直观数据。

从今年开始大变样的房地产统计缺失了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均价涨幅或者降幅平均数,统计局解释是市场有此类呼声,而不同地区的价格无法对比,发布均价将引发社会误解。在个体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往往会削峰填谷,抹平个体间的差异。例如,冬季某日北京的温度是零上9度,哈尔滨的温度是零下15度,海口的温度是零上15度,3个城市的平均温度为零上3度,计算和发布这样的平均数意义就不大,而且还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

房屋均价涨幅确实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2009年的上涨1.5%就是典型案例,在统计局公布之后,国土资源部下属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城市地价监测组发布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住宅平均价格为4474元/平方米,涨幅达25.1%,为2001年以来水平。不同的权威数据打架,明显与公众印象不符的房价涨幅激起一片争议。

改革统计方法应该以准确与科学为基础,而不能以消除争议为目标。在市场转型期,统计数据与统计方式必然转变,并且与债券、证券等各大市场密切相关,将一直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争议不可能消除。对于数据的争论正是推动数据的准确、科学的动力,此次房价统计方式的改进就是在争论之后征集各方意见的结果。

虽然房屋均价存在统计局所说的一系列问题,但房屋均价消失后使房地产市场失去了直观温度计。

从这个月开始,我们看到如下描述,2011年1月新建商品房价格指数天津环比100.9,同比106.8,与定基(即2010年)比102.4,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天津的环比与同比价格都在上升,波动率非常清楚,人们看到了房地产普涨的格局。但公众最关心的是究竟上升了多少,均价提升了多少,却付之阙如。

有市场人士指出,与房屋销售价格平均涨幅数据一起消失的还有另一个重要**,被看做房地产市场运行风向标的“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了无踪影,商品房待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等分类指数,对于房地产投资具有重要价值的数据,无处可寻。

不仅如此,房地产数据包括保障房仍在注水。有学者指出,上海统计局报告2010年上海市场化(除去保障房)新建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20995元/平方米,但这是次发布这种口径的价格。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动迁安置住房等保障性住房销售面积735.46万平方米(占2010年的43.6%),比上年增长15.4%”,上海2009年保障房销售面积为639万平方米,占当年住宅销售面积为21.8%,另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2009年上海销售经适房只有0.19万平方米,即上海所谓保障房都是动拆迁安置房。“保障房”被拆迁后安置房占去大头,无助于增加房地产供应。由于没有2009年住宅销售额中市场化部分的数据,所以上海市场化新建商品住宅在2010年涨价幅度暂时是个谜,但应该大大高于15%。

房屋均价存在种种弊端,但各个城市统计部门所做出的房地产均价可以与指数同时公诸于众,以供市场参考;同时在城市均价外附加更直观的办法,以在各城市选择市中心与郊区的标志性楼盘,将二手房的成交价纪录在案,如此一来,公众可以从某个楼盘价格的涨跌中直接看到楼市冷热温度,而价格如何可以通过民众的监督避免阴阳合同,既避免了均价的尴尬,也提供了直观的温度计,可谓一举两得。

 荷兰阿姆斯特丹王子运河两旁的房价纪录了整整350年,在美国,只要向相关机构付费,可以查到200年来各州的房价数据,统计数据承载着历史,是经济变迁、房地产市场变化的活标本,对于各市场的预期至关重要。

如果北京金融街房价纪录持续数百年,如果苏州河或者外滩的房价纪录数百年,那么市场的情况一目了然,为决策者与投资者提供了最重要的参考依据,还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份至关重要的历史文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重庆特价房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